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深入开展自评自建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学校官微特推出“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学院巡礼”专栏,持续分享各学院在教育教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特色举措与成效,共同推动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马克思主义学院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马列主义教研室,2002年与德育教研室合并成立两课部,2004年更名为人文社科部,2015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人文社科部)。2023年4月,更名为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院现有6个教研室、2个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协同中心、2个自治区级教学名师工作室、3个校外签约实践基地、1个校级“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思政VR教学体验中心,2022年被自治区授予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单位。学院现有专职思政课教师36名、兼职思政课教师33名,教授3名、副教授15名,柔性引进特聘教授2名、博士学位教师13名,博士在读教师6名。
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与发展,建强建优思政课,努力展现思政课的新气象新作为,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先后印发《澳门新葡官网8883关于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实施意见》《澳门新葡官网8883关于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实施方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宁夏社科基金项目6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1项,校级科研项目21项、校级教改项目12项,发表期刊论文69篇。在自治区“我心中的思政课”教学比赛中,2名教师获得一等奖,4名教师获得二等奖,3名教师获得三等奖;在全区教学创新大赛中,1名教师获得二等奖,1名教师获得三等奖;在全区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2名教师获得二等奖;在自治区《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精品课评选活动中,2名教师获得一等奖。
一、加强党建引领,推进党建与业务相融合
学院积极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优势,将党支部建在教研室上,推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把开展学习、研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思政课,促进党纪学习教育与师德师风教育相结合。近年来,学院教师通过开展微党课、主题宣讲等活动,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思想引领作用,同时承担学校党校培训等任务,积极发挥智库作用,围绕地方重大问题开展调研、建言献策,形成咨政报告3篇。
二、强化理论武装,着力把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单双周集体备课形成惯例。学院坚持开展“单双周集体备课”,制定《马克思主义学院集体备课制度》,根据相关要求,及时对课程内容进行打磨,形成了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代表的集体备课范例。
专题式教学改革经验趋于成熟。学院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试点,开展专题式教学改革,打破原有的教材体系,对教材中关联知识点和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专题内容设计,编制了《思想道德与法治专题式教学成果册》。
学情调研助力学生思政课理论获得感提升。学院坚持以课程为中心,在每学期初对各门课程开展学情调查,组织70名本科班学生代表参加学情调研座谈会,了解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情况,所有课程调研结果均形成调研报告并向本课程授课教师公布,针对调研反馈的问题开展课程设计。
数字化教学手段应用赋能思政课教学。学院使用超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辅助系统和无纸化考试系统,每学期坚持开展1-2场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推行数字化教学手段和无纸化考试系统,采用期末考试资料无纸化存档、信息化教学情况统计分析、教学数据分析。
三、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开创思政课教育新局面
课程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学院将实践教学纳入各门课程教学大纲,形成“一教研室一特色”等品牌实践项目。推行“赛教一体化”,每年遴选优秀作品推荐参加自治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生领航计划”竞赛项目,共有2名学生获得教育部奖项,7名学生获得自治区级奖项。
学生参与现场教学积极性不断增强。学院与宁夏无线电博物馆、宁夏博物馆、宁夏黄河军事文化博览园签约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制定实践教学系列方案,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流动博物馆进课堂”等现场教学。2024年建成思政VR教学体验中心,现已成为学校思政课虚拟仿真教学、师生爱国主义教育和各基层党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重要场所。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质效不断加强。学院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实施方案》,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及国家级、自治区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在学校开展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交流研讨会,同时各教研室分别与护理学院、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中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开展交流研讨,取得了良好效果。
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下一步,学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对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重要教学基地、理论研究学术高地、理论宣传思想阵地,为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更大贡献。
(编辑:宋泽浩)